校園文化對校園中每一個人的影響和制約正好與管理的導向、凝聚、激勵、約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一種新型的學校德育模式。優秀的校園文化總是有愿景、有期望、環境舒暢、人際關系融合、生活朝氣蓬勃。會激勵師生開拓進取,不怕困難,追求卓越,努力把學校的各項任務完成得出色。全校師生有一種責任感、榮譽感,驅使他們努力教和學,不斷創造新的經驗和成績。
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硬件、管理制度、文體活動等“顯”性文化建設,忽視教師的精神風貌、思想理想信念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等“隱”性文化的構建;有的學校沒有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師生的需要結合起來,人本意識不強;個別學校甚至把校園文化的創建和學校品牌的創建割裂開來,而實際上文化是品牌創建的基礎和靈魂。
就體現在它深刻的、豐富的、獨特的戰略個性。而要建立起這種戰略個性,最首要的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招魂”,就是確立鮮明而校本化的核心理念。只要我們真正確立了科學的核心理念,并把它作為貫穿學校所有辦學思想的紅線,再加上行為系統的完全跟進,加上物質形態的完美展現,使辦學的理念、行為和環境建設形成由核心理念統領的“價值鏈”,一個完整的、環環相扣的“價值鏈”,那么學校文化就必定具備鮮明的戰略個性,從而使學校文化力大大提升,使辦學的綜合水平大大提高。甚至可以這么說,核心理念的確立,是整個學校文化戰略策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
校園文化就像一種粘合劑,可以使師生產生歸屬感,形成一種內在的向心力,即校園精神。精神是文化的靈魂,能使師生團結一致,這種 精神在校園中增強了全體成員的凝聚力和榮譽感。培養創造功能:校園文化生活包含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充滿無限的創造活力,探索進取的求知欲望,激發著每個人的創造能力,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起 著積極作用。游戲活動等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豐富學習生活,調節緊張的工作和學習,增添情趣。組織的各種活動可以提高藝術修養 ,身體素質等。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要充分挖掘學校辦學史上的精神品質,充分吸收現代大學的辦學理念與思想精華,充分發揮師生繼承和弘揚學校精神的主體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設計校園雕塑的主題時,要考慮其自身的造型的藝術性;同時還要尊重校園的歷史文脈,反映出每個校園獨特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還應處理好它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與建筑的關系以及與植物的配置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它們在校園景觀中“畫龍點睛”的作用,充分體現其藝術價值,形成美好的意境。
學校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即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精神與環境氛圍的集中體現。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組成。所謂校園文化,概括地講就是發生在校園范圍內的一切文化現象的總和。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各級各類學校應該全方位地抓好校園文化建設,以培養和造就合乎社會需要的人才。校園文化的功能導向功能。校園文化蘊含著較深層的價值體系,這一體系是在長期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實踐中凝結而成的。它為學生提供了行為的參照系,潛移默化地指導其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把個人行為引導到集體目標上來,因而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導向的成功與否,是校園文化發揮了積極的正面效應還是產生了消極的負面效應的重要標志?梢哉f,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規定了一種目標模式。
每所學校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歷史文化底蘊、辦學理念等,校園文化建設也會各有不同與側重。因此,學校應根據本校實際,結合當地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等,突出重點,注重創新,與時俱進。通過認真學習借鑒其他學校的先進經驗,繼承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提煉總結,不斷豐富其內涵。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打造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校園文化。小學和幼兒園應側重童趣性和教育性的有機結合,抓好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中學應注重時代性、文化性和教育性的有機統一,抓好傳統美德與現代文明、人生理想與社會現實等方面的實踐教育。